超微量分光光度计采用高精度光源和检测器,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常见波长范围为190-850nm,可检测核酸、蛋白质、细胞溶液等多种物质的吸光度,支持自动生成报告,方便数据存储和分析。
为了确保
超微量分光光度计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,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至关重要。以下是详细的使用指南:

1、准备工作
环境准备:选择一个稳定的工作台面,避免震动和强光直射的地方进行操作。确保周围没有强烈的电磁干扰源。
仪器检查:开机前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无损,特别是样品平台和光纤接口部分应保持清洁无污染。开启电源预热仪器至少10分钟以达到稳定状态。
2、校准与设置
基线校准:在每次测量之前都需要进行基线校准,通常使用蒸馏水或缓冲液作为参比溶液。将适量参比溶液滴加到样品台上,关闭样品盖后点击“基线校准”按钮完成校准过程。
参数设定:根据待测物质的特性,在软件中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(如DNA/RNA常用260nm)及其它相关参数,例如扫描速度、分辨率等。
3、样品准备与加载
样品制备: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好待测样品,并确保其浓度适中以便于精确测量。对于过浓或过稀的样品可能需要适当稀释或浓缩处理。
上样操作:使用微量移液器小心地将1-2μL样品滴加至样品平台上,注意不要形成气泡且要均匀分布。轻轻合上样品盖以保证光学通路畅通无阻。
4、数据采集与分析
开始测量:确认一切就绪后,按下“开始测量”按钮启动检测程序。等待几秒钟直至结果显示出来。
数据分析:查看并记录测量得到的吸光值或其他相关数据。现代仪器通常会自动计算出样品浓度以及纯度比率等信息。如果需要,可以导出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。
超微量分光光度计通过严格遵守上述步骤不仅可以提高操作效率,还能确保获取的数据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重复性,从而为科学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持。